白族[1]是一个古老的民族,有着悠悠4000年可考的历史。今天的白族按人口论,列中国第15大民族。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南和湖北五省是白族世世代代的居住地。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,中国大陆有白族人口1,861,895人,其中贵州有187,362人,占10.06%;湖南有125,597人,占6.75%;湖北有7,173人,占0.39%。除世居地外,因工作、婚姻迁徙,32个省市区及现役军人中均有白族人口分布。另外还有少量白族侨民分布在亚太(缅甸、泰国、新加坡、日本、加拿大、美国、澳洲)各国,数据尚待进一步统计。
白族自称"白伙"(白语:Baipho/berpho,白族)、"白子"(剑川Baipzix,大理Berpzi,白族男人)、"白尼"(剑川Baipyvnx,大理Berpnvx,白族女人),或者说白语的人(剑川Baipngvpzix ho,大理Berpngvzzi ho)。他称民家、那马、勒墨,在贵州威宁的白族,因有七姓又被称为七姓民。白族先民,两汉史籍称为昆(弥)明;三国两晋时称叟、爨;唐宋时称河蛮、下方夷;元明时称为僰人、白人;明清以后称民家。解放后,根据民族意愿,统称白族。在不同的理解角度下, 白族起源问题在学术界说法不一:其中有土著说、哀牢九隆族说、西爨白蛮说、氐羌族源说、汉人迁来说、多种族融合说等。而纵观各种说法,其实只是道出了融入白族的各种成分,并非是白民族起源的阐述。白民族起源于泛洱海周围最古老的人群-----苍山马龙峰洞穴遗址的主人,即"马龙人"。
白族稳定共同体的形成是在南诏后期,以南诏国王隆舜878年改国号为"大封民国"为标志。
白族历史悠久,文化丰富多彩。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,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。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,白族在历史上曾经仿造汉字创制过方块白文,并用方块白文编撰过大量的书籍。云南历史上著名的史书《白古通记》原本即用白文写成,后经四川人杨慎翻译为汉文流传至今。元末明初傅友德、蓝玉、沐英平云南后对白族实行残酷的文化灭族政策,焚毁了所有官方和民间的藏书,以致于后世无法系统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字系统。从此白文基本上灭绝。流传于民间的白曲歌谱尚用汉字白读的方法来记录白语唱词,但是因为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而不能流传到其他领域.
白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。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,丽江、碧江、保山、南华、元江、昆明、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、四川凉山、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,白族人口数1858063。使用白语,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。绝大部分操本族语,通用汉语文。唐宋时起使用"僰文"(白文),即"汉字读白"。现代白族一般使用汉字书写。有自己的语言,文学艺术丰富多彩。善经营商业、农业。信仰佛教和本主教。
Kūrėjas
- Christina lou
- 100% positive feedback
(Shenzhen, China)